1912 年的 12 月 26 日正午 12 點,從嘉義車站的東邊,緩緩駛來一班滿載檜木的林業列車,等候的人群裡響起「萬歲」的歡呼聲,正式開啟了阿里山林業的開發史,也開啟了嘉義成為「木材之都」的歷史篇章。
如今阿里山已禁伐多年,但當年林業開發,在嘉義市所遺留下來的宿舍群、林場空間和林業鐵路,以及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檜木老屋,仍可一窺當年林業與木業興盛的景象,讓我們走進陳澄波老師的畫裡、阿里山小火車的車廂旁與古老的建築廠房之間,去了解這段與嘉義市息息相關的歷史吧!
將帶領你一路探訪
🌲 走一遍製材全程,一窺當年林業盛況
🚂 阿里山林業火車,各色型號眾星雲集
🪵 百年木都,新時代下的變與不變
行程路線
【出發】望向山林 →儲木池原址→藤田村→車庫園區→製材所動力室→排煙道遺構→第一代製材工廠遺構→鋸屑室→天車→地下遺構→【結束】乾燥室
日治時期,畫家筆下的現代化進行市

出生嘉義的畫家陳澄波老師,其一生對鄉土和美術的熱愛,讓他為台灣留下了許多油彩繽紛的作品,其故鄉—嘉義,也是他所喜愛的作畫題材,那些旁人不覺起眼的電線杆、煙囪或是撐著傘的婦女,都是陳澄波老師眼中,見證家鄉一步步現代化的過程,而這些畫作中都市發展痕跡,也和嘉義因木業興盛,進而帶動經濟發展有關。
退休和沒退休的阿里山小火車 統統在這裡
「阿里山森林鐵路」的規劃與通行,在阿里山林業開發史中,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,如今也被列為「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」之一。

隨著設立國家公園的世界潮流與伐木產業的沒落,早期為了運送木材而生的阿里山森林鐵路,逐漸轉型為載送旅客的用途,而隨著不同年代的需求,阿里山林業列車的火車頭和車廂,也更替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型號。

如今這些已經退休的阿里山小火車車頭和車廂,都陳列在「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」裡,可一次欣賞到蒸汽火車頭、中興號柴油列車和精緻的檜木車廂等。現役的阿里山小火車,也是在這裡進行日常維修與保養,時常可看到調度的阿里山小火車駛入園區的景象。

「東洋第一製材所」 非浪得虛名
1913 年正式啟用的嘉義製材所,那些坐著阿里山小火車,被運送下來的珍貴檜木都貯放於此,名稱中的「製材」顧名思義,即是加工木頭成為「木材」的工廠。

當時嘉義製材所運用了當代最進步的建築工法來建設,以及進口最先進的設備來製材,因此日本時期的嘉義製材所,享有「東洋第一製材所」的美稱。如今物換星移,當年的設備大多已退役拆除,但我們仍可在園區內窺見當年生產木材的規模。

現在走進嘉義製材所,曾經冒著騰騰熱氣的動力室、原本漂浮著各式木頭的杉池,以及廠房木式建築,已經搖身一變、成為了符合新時代的樣貌,就讓我們跟著在地專業導覽員的腳步,一同遙想當年東洋第一製材所的盛況。
主辦單位|島內散步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品保:北 2500 / 註冊號:甲 069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