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7 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兩年後,臺灣宣布戒嚴,進入長達 42 年的白色恐怖時期。在政府高壓統治的期間,民間仍然有不少民主鬥士前仆後繼,推動了時代,最終讓現代的臺灣人人享有民主。
但其實臺灣對於民主自由的追求,並非從戒嚴時期才開始。時間倒轉回更早的 1920 年代,一群有識之士開始為臺灣奔走致力在殖民統治的框架下,透過文化與教育的啟蒙,抗衡來自日本帝國的壓迫,並為臺灣的自我認同和民主自由奠下了基礎。
在眾多歷史事件中,大稻埕是重要的舞台之一,不論是《臺灣民報》總批發處、臺灣民眾黨黨部、臺灣文化協會創會等事跡,都在大稻埕發生,而一切的開端也和一位覺醒的醫生——蔣渭水有關。
在二二八事件 77 週年的此時,讓我們一起置身大稻埕歷史現場,讓蔣渭水「帶路」,回到新文化運動和臺灣民主萌芽的時刻,一起看見如今令人又愛又恨,卻又不可或缺的民主,是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奠基而成的。
將帶領你一路探訪
📷 用老照片當時光機,一同回到民主萌芽的歷史現場
👣 跟著蔣渭水的腳步,拜訪臺灣思想浪潮聖地大稻埕
💪 認識日治時期臺灣民眾黨的誕生、主張及行動
行程路線
【集合】蔣渭水紀念公園→臺灣新文化運動館→靜修女中→山水樓舊址→大安醫院舊址→二二八事件引爆點→蓬萊閣舊址→【結束】臺灣民眾黨部舊址
「上醫醫國」在醫什麼?蔣渭水從醫院出發的革新之路
若要追溯民眾黨部的創立,就不得不先提被後人稱作「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」的蔣渭水。一戰末期,世界正瀰漫著民族自決的風潮,接受漢文教育與現代醫學教育的蔣渭水,對現代化意識與民族覺醒,成為臺灣學生運動的領頭羊。1917 年,蔣渭水在大稻埕設立大安醫院行醫之餘,也在離醫院不遠處,經營「春風得意樓」,常邀醫師、學生與社會運動人士針砭時事,臺灣社會弊病與興革方法。
我們將走訪蔣渭水活躍的景點,聊聊身為醫生的他,在當時以主治醫生的角度,為名叫「臺灣」的病人開了什麼文化臨床「診斷書」。
「文學、歌謠、美術、和電影!」20 世紀的新思想都在大稻埕

1921 年,林獻堂、蔣渭水等先賢號召成立「臺灣文化協會」,該會為謀臺灣文化之向上,以大安醫院為核心,透過各地支社、發行會報、舉辦文化講座、設置讀報社、表演話劇、播放影片等,為民主發聲,同時提倡臺灣電影、戲劇、文學、音樂等領域的突破。
我們將重返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大會所在地靜修女中,以及由臺北北警察署設立而成的市定古蹟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,聊聊開展臺灣史上啟蒙的新文化運動年代。
「第一次監督殖民政府就上手」臺灣民眾黨做了什麼?

在殖民政府百般刁難下,創立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政黨「臺灣民眾黨」,監督殖民政府施政,以「實現政治的、經濟的、社會的自由」為民眾黨三大目標,主張「確立民本政治、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、改廢社會之缺陷」,並催生最大的工會團體「臺灣工友總聯盟」,爭取勞工合理工作條件。
用老照片當時光機,一同回到歷史現場,聊聊在時代背景下,臺灣民眾黨為當時社會帶來什麼光和影。
【二二八議題響應特別加碼】
1. 前 20 位報名二二八系列導覽之民眾,且付款成功者,將獲得 3/14(四)19:00 光點華山《尋找湯德章》特映券乙張(送完為止,獲票券者將在 2/23(五)於 Email 收到特映場資訊 ,未獲票券者則不另行公告)。
2. 凡報名 2/24(六)《民主新浪潮,直擊臺灣民眾黨部》且付款成功者,皆可獲得《尋找湯德章》電影早場優惠券乙張。
* 票券皆於活動現場發送,未到者恕不補發。
主辦單位|島內散步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品保:北 2500 / 註冊號:甲 069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