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島內散步
2016年至今,台灣巧合般地躲過了許多颱風,如果問到上一次給北部帶來嚴重災害的颱風,許多人可能會想起2015年的蘇迪勒颱風,當時新北烏來地區受災最為慘重,交通、通訊、糧食、水源及電力全部中斷,成為孤島…… 正當全臺目光聚焦在烏來地區的救援與重建時,有另一群人,默默地在自然災害驚人的破壞力中,守護一座難能可貴的永續發電基地。他們是被稱為「烏來八勇士」的台電桂山發電廠工作人員,以及靈魂人物—當時擔任經理的吳正隆廠長。
面對暴漲洪水,「烏來八勇士」守護發電機組到最後一刻
「廠房內只要有縫隙的地方,就會有水灌進來……洪水暴漲的速度超乎預期,從隧道口到電廠,短短 3 分鐘水就淹到膝蓋了,災害的力量確實令人恐懼。」吳廠長如此回憶道。
風災時一行人鎮守在上游受洪水威脅的烏來機組,面對迅速上漲將廠房吞沒的雨勢,吳廠長和同仁們盡全力地隔離電源,只為將發電機組的損害降到最低,堅守在2樓控制室直到洪峰過後危機解除,水位逐漸退散,才開始考慮撤退問題。
但即便撤離了廠區,因為道路崩塌、交通中斷,更碰上同仁糖尿病發作,不得不改走山路,翻越泥濘滿佈的原始山林,以向部落青年借來的開山刀砍出一條路,拄著砍下的竹杖,一步步走回桂山機組,一行人才終於宣告脫困。
吳正隆廠長帶領重返當年守護的烏來發電廠(島內散步攝)
守護的不只是電廠,更是臺灣永續能源先驅
「烏來八勇士」及桂山電廠的所有同仁在蘇迪勒風災時所守護的台電桂山發電廠,包含合稱「小烏龜」的小粗坑、烏來、桂山三個新店溪流域內的主要機組,它們不只是座水力發電廠,更可說是臺灣永續能源的先驅。
廠區中的「耆老」——粗坑機組,是從日治時期流傳下來的「人瑞級電廠」,建於 1905 年的它,點亮了百年前臺北城、艋舺、大稻埕的第一盞燈,推動了現代化的進程。因為百年來持續於新店溪流域擴大興建,逐漸成為今日的樣貌。雖然周圍地理環境較為脆弱,台電桂山發電廠仍用著永續共好的方式,供應著大臺北地區純淨的能源。
風災過後,除了走過繁複辛苦的清淤、設備更換等重建工作外,吳正隆廠長也為了災時台電人員的安全,積極推動廠區防災改善與電廠自動化的工程。他花了五年的時間,把所有這次造成災害的相關弱點逐項改善,讓桂山電廠對於天災有更強的承受力,現在災害來臨時會有更好的準備來對抗,與蘇迪勒時的艱困有天壤之別。
台電桂山發電廠廠區中的「耆老」——粗坑機組(島內散步攝)
「人定無法勝天」仍憑奉獻精神守護彼此
吳廠長與我們分享蘇迪勒風災脫困的歷程,多數時候說話沈穩有力的他,罕見地放輕語氣說「當下真的感到非常無奈,很多時候人定無法勝天」。雖然感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,談及在災害中支撐他帶領同仁脫困的信念,吳廠長語氣堅定地說「最重要的是台電人犧牲奉獻的一種價值信念。」
「危急時刻什麼事情需要我做、我可以做什麼,我會去找能夠幫什麼忙,除此之外不會有其他想法!」他補述道。
不管是脫困途中同仁因糖尿病發倒下,或是在好不容易返回電廠安頓後,又得組織救援隊往上游的阿玉壩、羅好壩尋找失聯的夥伴,面對生死未卜的疑慮、同仁家屬的焦急,廠長口中「台電人犧牲奉獻的精神」堅定了他與身邊夥伴的心志,守護了彼此。
吳廠長憑台電人的奉獻精神守護夥伴(島內散步攝)
颱風天不能回家,台電人如何守護家人?
你或許會好奇,吳廠長忙著守護電廠、守護同仁,那麼他如何守護身後同樣重要的家人呢?
的確,作為台電人,颱風來臨時,廠長從來沒辦法在家,都是在加班戒備。甚至有一年颱風天,廠長太太來電說家裡窗戶被強風吹破了,廠長也因需坐鎮電廠指揮而愛莫能助。
然而,作為台電人後盾的廠長太太,其實也有顆「強心臟」。蘇迪勒風災時,包含廠長在內的「烏來八勇士」費盡千辛萬苦脫困,因掛心家人,廠長趕緊找了同事協助向太太報平安,沒想到太太卻神情自若,一句「我相信廠長會沒事,所以不擔心」讓廠長啼笑皆非,卻深感欣慰。
儘管工作忙碌,吳廠長對於家人仍有他源自關愛的一種堅持—平時就算工作沒做完,也要準時回家,把工作帶回去做。
「我老婆說我回家都超準時,準時到『以秒計算』,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……叮咚!」廠長笑著演示家人每天等他回家的生活樣貌。
廠長說,雖然把工作帶回家做有它的辛苦,但有家人陪伴,感受很不一樣。在家能有耐心地把所有工作上的規劃做完,工作技術也因此精進,帶著他沿著不同職位,一路升遷至此。
儘管工作忙碌,吳廠長也堅持準時回家(島內散步攝)
本於興趣蒐集文物,卻意外守護電業歷史
許多人知道桂山電廠是因為它知名的冰品部,卻很少人有機會走進冰品部對面的「新店溪流域水力發電文物展示館」(以下稱:桂山文物館)。展館的設立源自台電2016年啟動的「文物資產保存運維專案」,不僅徵集文物、出版專書、舉辦文資特展和論壇活動,更逐步於全臺重點電廠設置文物展館,桂山文物館是台電繼大觀、大甲溪等電廠後的第 5 座水力發電展示館,除展出早期新店溪流域文物老照片外,更有近30件1950至1960年代電廠所使用的工具及手寫文件。
設館的幕後推手吳正隆廠長分享,這一切對他來說從更早以前就開始了。約十年前他擔任電控課長時,就已經和同事一起著手搜集新店溪流域水力發電文物。起初只出於熱忱,廠長也因為學電腦的背景,順手將手邊的資料數位化歸檔,在台電開始推動文資保存之前,就已經先保存了為數不少的實體文物與數位資料。直到專案啟動,吳廠長就順理成章地加入行列,推動桂山文物館的設立。
現今在館內看見的,其實也只是冰山一角,來自多方有志之士數年來貢獻的文物與資料,目前都另有專屬空間保存著。吳廠長也發願在退休前要蓋一個正式的文物儲藏室,以標準的溫溼度控制環境保存這些珍貴的文物,讓珍貴的電業文化歷史能被珍惜、被看見。
吳正隆廠長是桂山文物館設立的幕後推手(島內散步攝)
電廠與山林共好,為守護生態出一份力
除了保存新店溪流域永續發電的歷史,桂山發電廠也透過與山林共好,為流域生態出一份力。
從新烏路駛入往桂山電廠的道路,會看見南勢溪與北勢溪交會處的淺灘,除了翠綠溪水,映入眼簾的是兩側壯闊的河谷景色,或許是水力發電的原因,電廠的存在與這片山林並不違和。你很難想像,這是一個每天為大臺北供應大量電力的地帶。
熟悉廠區環境的吳廠長說,新店溪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其實非常豐富,除了常見的鳥類白頭翁、五色鳥、喜鵲之外,還有新店溪的特色鳥類朱鸝。有時也可以看見珍貴的翡翠樹蛙、食蛇龜出沒。過去有段時間,台灣藍鵲會在廠區周圍育雛,廠長還會特意為藍鵲媽媽準備食物。
吳廠長說,新店溪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其實非常豐富(島內散步攝)
其實廠長私底下也是個鳥類攝影專家,雖然本意是利用踏青賞鳥紓解高度的工作壓力,但他仍在興趣上發揮了職人精神,不僅拍出專業影像,更在過程中與台灣自然生態有更深入的了解與互動。
近年他更解鎖了空拍機的技能,以俯瞰的角度記錄下了新店溪流域的壯闊、與他所悉心守護的水力發電設施。澄澈明亮的影像裡已看不出風災的傷痕,恢復平靜的山林如今更因文物館增添了歷史人文風采,供來訪旅人見證前人為永續能源打拼的點點滴滴。
吳正隆廠長空拍機記錄下的新店溪直潭壩水庫(吳正隆廠長提供)
看見水、電、與人的連結,共同守護這片土地
電力、水資源、文化資產、與生態環境,都是臺灣這片土地的珍貴資產,除了各行各業的職人專業守護,也有賴作為旅人的你我一同珍惜。
河川、電廠、與永續能源對我們而言,或許曾是遙遠陌生的主題,珍惜資源的概念也僅停留於「節約」二字。然而,走進永續旅行現場,看見水、電、土地與人彼此緊密的連結,其實能更進一步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,並將認同化為生活中一件件的永續行動。
島內散步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,以《Light Up 新店電》為題,帶領旅人循著新店溪溯源而上,發掘人與城市、河川、電力共榮的故事。邀你近身感受「我們與電的距離」,一同以旅行守護這片土地。
《Light Up 新店電》新店溪水力 X 電業文化走讀系列活動,將帶你一起循著新店溪溯源而上,沈浸里山秘境,從人與城市、河川、電力共榮的故事開始,近身感受「我們與電的距離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