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 島內散步
「之前的淨灘⾏動,⼤概就是集合、撿垃圾、秤重量、解散回家,但這次很不⼀樣。 島內散步先安排了兩⼩時南寮徒步導覽,讓我們戴上耳機,跟著在地導覽老師,⽤在地⼈的視⾓、在地⼈的記憶,來重新認識南寮的現在與過去。 讓淨灘活動不再只是單純撿垃圾,⽽是⼀場融入在地的永續⾏動,我非常⽀持。」 ————喬越集團董事長 楊天祥
喬越集團董事長楊天祥思考著,⼀場企業永續⾏動,原來不只可以關乎⾃然環境,也能涉及地⽅記憶傳承,甚⾄⽀持地⽅產業發展,⼀舉多得之餘,更翻轉社會⼤眾對淨灘⾏動的既有想像。
喬越集團楊天祥董事長參與南寮徒步導覽(島內散步攝)
⼆⽉⼗七⽇,補班⽇這天,來⾃喬越集團,⼀群平⽇與⾼科技電⼦膠材打交道的專業團隊,來到新⽵南寮,等著他們的是企業志⼯淨灘⽇。但在戴起帽⼦、⼿套開始撿垃圾前,這次的淨灘行動卻是從一場導覽開始。
淨灘前還要先聽導覽?!原來南寮還有這樣的故事…
全場⼀陣驚呼!當穿過鐵⽪窄⾨,印入眼簾的竟是數層樓⾼的⼤型⽊頭船模!儘管許多⼈知道南寮以漁港出名,但眼⾒規模龐⼤的五代造船廠屹立,仍讓所有⼈驚訝。在此,⼤夥不只領略南寮造船歷史,也體驗昔⽇造船師傅的基本功-打釘⼦,動作看似簡單,但沈甸甸的錘⼦握在⼿,光要打中就要技術,是貨真價實的南寮體驗。
⼩巷裡的鐵⽪屋裡藏有南寮五代造船廠,記憶百年新⽵海岸歷史(島內散步攝)
南寮作為⽵塹港前⾝,幾百年來先後⾯對漁港淤積、漁獲枯竭、⼈⼝外流、環境破壞、走私風雲、觀光轉型等各式挑戰,⼀趟深度導覽,就讓海岸線的百年歷史,歷歷在⽬。與島內散步合作、帶領喬越集團走訪南寮、來⾃新⽵市風動⽵塹⽂化協會的琴姐就說:「南寮有兩個祕密景點,既不是⼤家熟知的波光市集,也不是網美最愛的⿂鱗天梯,⽽是⼀間造船廠跟⼀間製冰廠,他們才是南寮漁村聚落的代表,真正記憶著漁村過往的風光,但平常不對外開放,只有島內散步的貴賓團才進得來。」
漁港邊超過五⼗年的製冰廠,是昔⽇漁船的冷凍設備(島內散步攝)
對她來說,南寮是她住了數⼗年的家鄉,絕對不只有網美景點,⽽有更多⼈與⼈、⼈與⼟地的故事。因此,沿途她⼀⼀分享在地⼈的記憶故事,如短短⼀條南寮街就曾有多間雜貨店的漁村榮景、祖⽗輩⼀天⼗⼀萬收入的鰻⿂經濟奇蹟、提著火把探險荒廢漁具倉庫的兒時記憶…等等。因此,在島內散步規劃的⾏程中,不只由在地⼈導覽整座南寮漁港,更與五代造船廠改造的海鮮餐廳合作,安排以當令當地的⽔產款待,不只為地⽅傳承⽂化記憶,也⽀持地⽅產業永續經營。琴姐就說:「南寮之所以是南寮,就在於漁村的歷史與過去,儘管現在有了觀光化的建設,我們依然不該忘記。」
楊天祥董事長與公司同仁⼀同了解南寮的興衰演變(島內散步攝)
名為淨灘⾏動,實則滾動共榮共存的永續善循環!
⼆⽉天淨灘,頂著海風與低溫的夾擊,喬越集團本次淨灘成果仍突破600公⽄⼤關,或許淨灘前的徒步導覽起了認同在地的情感漣漪,讓⼤夥更想為這片⼟地,做點什麼。
參與活動的康貴智經理就有感⽽發:「淨灘⾏動前的徒步導覽,讓我深深了解南寮的歷史脈絡,培養出認同感,進而想主動守護土地。此外,這次淨灘⾏動,也讓我對永續有更深層的認識!這次的淨灘,不只是達到環境層⾯上的永續,也透過徒步導覽,傳承在地記憶,達到⽂化層⾯的永續,最後,我們走進五代造船廠的餐廳用餐,藉由消費⽀持地方創生,我認為這達成⼀種經濟永續,也才能讓守護文化資產⾏動持續下去。總結來說,今天不只淨灘撿垃圾,⽽是對於永續,有更多啟發。」
淨灘之前規劃兩⼩時南寮徒步導覽,企業與同仁溝通⾏動⽬標(島內散步攝)
「⼿護環境、歸綠⽣活」靠的是⾝體⼒⾏!
關於淨灘⾏動,其實他們早已不陌⽣。喬越集團以經銷電⼦膠材為本業,始終關懷膠材塑料的永續課題。⾃2016年便成立集團志⼯社,舉辦無數淨灘、淨河⾏動,不只曾與⼟城社區發展協會維護在地百年⼤安圳,也跟隨⽢樂⽂創為三峽淨溪,更與⿑柏林基⾦會合作「為淡⽔河做⼀件事」,屢屢為台灣環境付出⼼⼒,經年累⽉下來,由上⽽下的動員號召已開花結果,夥伴們對此很是駕輕就熟。
ESG委員會賴淑君協理說,「我們每年規劃兩次淨灘⾏動,希望藉由實際的⾝體⼒⾏,讓夥伴們知道公司的永續理念是玩真的,不只是說說。⽽淨灘的主要⽬的,當然不是在於撿垃圾的重量,更重要的在於環境教育,要讓⼤家知道⾃⼰會什麼要來、為什麼要做、為什麼要守護,並且知道在淨河、淨灘的背後,還有關於這片⼟地、這群⼈的⽣命故事。」
⼀次不⼀樣的淨灘,讓⼈與⼟地的距離更近⼀些(島內散步攝)
賴淑君協理則說:「淨灘是⼀種環境教育的內部溝通⽅式,宣導我們就是要做永續!從員工影響到他們的家庭、朋友,進⽽影響到社會。我們認為永續不是單點式的,⽽是要串成線、串成⾯,透過不同層⾯的努⼒,才能達到長久性的影響⼒。」回憶起整趟⾏程,楊天祥董事長也⼗分認同島內散步在深度旅⾏的努⼒,希望未來有機會藉由永續⾏動,走訪台灣更多城鄉,展開更多元的永續⾏動。看來喬越走向共榮共存的永續之路,未完待續。
淨灘⾏動成果不只突破600公⽄,更讓所有同仁深入理解⼈與⼈、⼈與⼟地的關係(島內散步攝)
為你的企業舉辦一場融入在地的永續行動